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十堰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9日 王永輝)

2024-03-19 13:46 來源:十堰市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石蘭蘭)

十堰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9日 王永輝)

2024年03月19日 13:46   來源:十堰市政府網   

  ——2024年1月9日在十堰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十堰市人民政府市長?王永輝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十堰高質量發展成果豐碩、高水平保護成效顯著的一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堅強領導下,錨定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目標,積極應對復雜嚴峻外部環境,努力戰勝各種困難挑戰,在大環境下營造良好小氣候,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克難攻堅,全力以赴穩增長、推改革、強生態、防風險、惠民生,交出了一份難中求成、殊為不易的發展答卷。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主要指標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標居全省前列。

  ——經濟發展邁出新步伐。堅持強龍頭、壯鏈條、建集群,經濟發展韌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增強,多點支撐、多維發力格局加快形成,一主四優產業營收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80%。生產新能源汽車8.2萬輛、占全省的20.5%,出口6.5萬輛、占全省的80%。開工建設十億元以上項目96個,其中百億元項目4個。投產項目129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26個。招商落地項目573個,其中30億元以上項目28個,創歷年之最。

  ——綠色轉型取得新進展。以綠色低碳牽引高質量發展,系統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出臺示范區建設意見,編制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茅塔河小流域綜合治理成為全省試點。生產生活方式加快轉型,單位GDP能耗下降5%。十堰入選全國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

  ——重點改革實現新突破。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努力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堅定不移推進城區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改革,組建生態環境集團。與省文旅集團合作成立湖北武當山文旅投資公司,加快推進景城一體化發展。強化基層應急能力建設,試點經驗做法得到國家應急管理部肯定。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經驗在全省推廣。

  ——城市形象彰顯新氣質。厚植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品格,持續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隆重舉行世界武當太極大會,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廣泛贊譽,網絡點擊量超2.8億人次。高層對接、高位推進京堰對口協作。文明城市國測成績全國第一,全國工商聯營商環境評價全省第二。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商用車論壇、全球汽車新生態發展大會、大灣區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大會,與深圳市企業聯合會共同舉辦產業企業攜同發展大會,“大山里的深圳”煥發蓬勃活力。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扎實辦好人民群眾所期所盼的實事好事,推動發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0.5%,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民生底線兜實兜牢。健康步道一期建成開放,成為市民打卡地;環球港人行天橋投入使用,方便了過往群眾。用心用情保房位、擴崗位、添學位、加床位、增車位,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強產業、穩增長,經濟運行回升向好。產業發展動能增強。參與組建長江汽車供應鏈平臺公司、長江車百產業基金,簽訂合同金額44.3億元。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導入車百鏈數字化平臺1400余家。賽力斯純電微型客車實現量產,東風純電動車S4平臺、易捷特新車型、東風特汽氫燃料重卡簽約落地。汽車產業實現產值960億元。十堰被全國唯一授牌命名中國商用車之都。遠景動力一期、昊朔二期、宏邁高科一期等建成投產,萬潤磷酸鐵鋰產量全國第二,武當鋰業簽約落地。新型電池產業實現產值140億元,增長39%。北冰洋汽水、武當山水等建成投產,康師傅飲用水、馬迭爾冰品等落地。“堰水進京”銷售額4.8億元,增長96%。綠色食品飲料產業實現產值760億元,增長13.4%。共同生物基地、神農生物醫藥產業園等開工建設,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實現產值272億元,增長12.5%。武當云谷大數據中心投入運營,新增上云標桿企業3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家。新登記經營主體10.6萬戶,其中企業類經營主體2.9萬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8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87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我市獲評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科技創新蓄勢賦能。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家、省科創“新物種”企業15家、省級以上科創平臺25家。有效發明專利1393件。茅箭區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區。經開區入圍全國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項目投資持續發力。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項目東風商用車D600開工建設,武當山機場國際航站樓、竹山通用機場、500千伏漢水變等建設完成,十西高鐵、十巫高速北段等加快建設,十巫高速南段、潘口抽水蓄能等全面開工,西峽至十堰天然氣管道項目有望納入全國能源“十四五”規劃中期修編。市場消費平穩增長。舉辦促消費活動400余場,直接拉動消費67.3億元。新增限上商貿企業271家、規上服務業企業92家。東風商用車工業旅游區創成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西關印象創成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實施引客入堰行動,武當山省外游客首次超過省內,重點客源城市來堰游客增長20%。全市接待游客1.2億人次、旅游總收入1156.7億元,分別增長23.4%、22.1%。A級景區達到96家,全省第一。助企紓困有力有效。認真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為41.3萬戶經營主體減免稅費31.8億元。引導金融機構投放貸款63億元,惠及企業1.1萬家。

  (二)堅定不移促改革、優環境,發展活力持續迸發。“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開展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打造“十堰事事通”政務服務品牌。深化一業一證改革,首批19個行業實現一表申請、一窗出件、一證準營。與38個市縣開展跨省通辦。入圍全國信用城市百強。創成國家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公共服務質量排名全省前列。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新增AA信用評級企業4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獲評全省A級。新增上市掛牌企業3家、省級“金種子”“銀種子”企業61家。招才引智成效顯著。引進高層次人才1197名,發放武當人才卡4695張,大學生留(回)堰3.1萬人。成功舉辦中國技協職業技能聯賽暨技術工人、工匠大會。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開展百企出海拓市場行動,新增出口實績企業52家、外資企業20家。外貿進出口實現190億元,增長17.9%。十堰獲批湖北自貿區聯動創新發展區,張灣區獲評全省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區。

  (三)全域協同抓統籌、促融合,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優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心城區控規實現全覆蓋,初步建成市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中央商務活力區建設全面推進,中央文化區開發加快啟動,太和醫院新院區、新高中等開工建設。中心城區水資源配置等工程有序推進。玄岳大道茅箭段、京東路延長線等建成通車,武當路復線、車城西路改造等加快建設。更新燃氣管網63公里。鄉村振興深入實施。加強動態監測和幫扶,及時消除返貧致貧風險。鄉村建設“六件事”經驗在全國推廣。張灣區回龍村、茅箭區大川村、鄖西縣劉家灣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竹山縣劉家山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守牢糧食安全,產量穩定在16.5億斤以上。六大重點農業產業加快發展,新改擴建特色產業基地6萬畝,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74家,新認證“三品一標”82個。3家合作社入選中國農民合作社500強。支農再貸款余額50.3億元,增幅全省第一。設施漁業總規模躍居全省第二。“武當山茶”成為全省唯一進入中國綠茶20強的區域公用品牌。建成國家級食用菌產業技術綜合試驗站。強縣工程扎實推進。循環經濟、清潔能源、衛浴產業分別增長28%、42.5%、30%。丹江口市邁入中部縣域經濟百強,鄖西縣入選中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強,竹山縣榮獲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縣、全國重點產茶縣,丹江口市、鄖陽區、房縣獲評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區,竹溪縣獲評全省荊楚文旅名縣。

  (四)堅持不懈保生態、護水質,環境質量穩定向好。生態保護修復加力提效。堅持標本兼治,更加注重治本,扎實開展流域綜合治理水環境安全底線三年行動。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初見成效,農村污水治理四件套、生態脫氮溝等5個典型經驗被納入省級技術指引。完成營造林61.2萬畝、林相季相改造36萬畝。國家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水源區水生態環境導向開發、引江補漢、丹江口水庫庫濱帶治理等扎實推進。污染防治深入推進。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深入開展庫岸線整治等十大攻堅,扎實推進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整治長江入河排污口401個。建成丹江口庫區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啟動保水護水智慧監管系統建設。組建生態環境警察支隊、市縣水質聯合巡護隊,開展“守好一庫碧水”專項巡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9%,比上年提升12個百分點。地表水優良率96.3%,丹江口水庫供水水質保持Ⅰ類標準,累計向北方調水610億立方米。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2.3%,居全省第三。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土壤環境狀況總體良好。“兩山”轉化點綠成金。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首單取水權交易在中國水權交易所落地。發放碳林貸6.1億元。綠色貸款余額486.9億元,增長57.3%。建成綠色工廠9家、環保標桿型企業13家。竹山縣獲評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中國天然氧吧,鄖西縣獲評國家全域森林康養試點縣,茅箭區、房縣入選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圣水湖、鄖陽湖入選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五)傾情傾力惠民生、兜底線,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公共服務穩步提升。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北區正式啟用,漢江技師學院建成投用。“雙減”經驗在全國推介。醫保制度改革成效明顯,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7.8%。我市入選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城市,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社會保障不斷加強。新增就業4.3萬人。發放救助資金10.4億元,兜底保障困難群眾20萬人。建成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社區14個。完成保交樓3736套,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3708套,改造老舊小區209個5萬戶。新改擴建學校42所,新增學位2.7萬個。我市獲批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試點城市。安全形勢持續向好。有效應對多輪次強降雨和漢江秋汛,成功地災避險13起。防汛抗旱實現零亡人,森林防火實現零火災,安全生產實現“一無兩降”,被評為全國風險隱患排查先進單位。文體事業加快發展。十堰大劇院開工建設,成功舉辦第七屆全市運動會,學堂梁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加快推進。社會治理持續深化。充分發揮12345政務服務熱線作用,暢通群眾反映渠道,解決群眾訴求的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完善。化解不動產登記等歷史遺留問題115個,惠及群眾2.3萬戶。深化法治十堰、平安十堰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國防動員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雙擁優撫、退役軍人工作成效明顯。

  (六)持之以恒轉作風、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48件、政協提案193件,《十堰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條例》獲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積極開展“八五”普法,創成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加強干部能力作風建設部署,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創一流、爭第一、干唯一的氛圍更加濃厚。

  與此同時,全市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婦女兒童、檢驗檢測、氣象、檔案、殘聯、老齡、慈善、援疆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奮斗尤為艱辛,成績彌足珍貴。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上下同心、頑強拼搏、努力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駐堰機構和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十堰建設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問題:高質量發展基礎不夠堅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動能不足,新興產業尚未形成有力支撐。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城區發展步伐不快。投資、消費等有效需求不足。中小微企業利潤較低,生產經營困難較多。保水護水、生態建設任重道遠。城鄉公共服務資源分布不均,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與人民群眾期盼還有差距。少數干部主動謀主動干的勁頭不足、能力本領不強等問題仍然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4年重點工作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當前十堰既面臨嚴峻挑戰也面臨難得機遇,但機遇大于挑戰,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特別是國家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加強中西部戰略腹地建設、調整生態補償等重大部署,省委省政府指導推進丹江口庫區綠色可持續發展先行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支持武當山高質量發展等重要決策,為十堰發展提供了寶貴機遇和政策利好。我市多年來積累的扎實基礎、獨特優勢也正在轉化為新的增長點,為十堰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我們必須堅定信心、乘勢而上,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取得新成效。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五個必須”,落實“五個統籌”,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高品質生活、高標準安全“四個體系”,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十堰實踐。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城鎮常住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上述目標統籌考慮了我市經濟增長的支撐條件、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以及保障改善民生的現實需要,是積極可行的。我們將在實際工作中,努力取得更好結果。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重點做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牢牢把握新型工業化主攻方向,突破性發展一主四優多支撐產業,聚集增強生產性服務業功能,著力搭建供應鏈、重構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加強科技創新引領。積極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打通政產學研金服用,以融合促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入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十百千行動,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家以上、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400家以上。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高標準建設武當實驗室,籌建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推進武漢、深圳、上海等離岸科創中心建設,新培育省級以上科創平臺20家。持續優化創新體制機制。開展校企“雙進”活動,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落地,力爭技術合同成交額180億元以上。完善創新攻關“揭榜掛帥”制度,推動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材料技術創新,開展氫能商用車、高性能電機、高密度電池等“尖刀”技術攻關。實施“千企千億”技改提升行動。支持企業產品換代、生產換線、機器換人、設備換芯,技改投資增長15%。引進培育創新人才。加大科技人才分配激勵力度,引進千名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培育一批青年科技人才。提檔升級武當人才卡,實施人才團聚工程。弘揚工匠精神,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推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加強供應鏈建設。全面融入全省供應鏈體系,深度對接長江汽車、九州醫藥、華紡鏈等“五大”供應鏈平臺,實現源頭集采、平臺銷售,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拓展市場。搭建我市供應鏈平臺,爭取長江汽車產業供應鏈公司在十堰設立子公司,年交易額10億元以上,支持萬潤新能、鑫資集團等企業建立數字化供應鏈平臺,引導車企融入車百鏈數字化平臺,常態化與北京、深圳、西安等地開展整零、整專對接活動。優化供應鏈生態,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檢驗檢測和供應鏈金融,與中金資本、深創投等基金加強合作,圍繞供應鏈設立2至3支基金。做強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全力服務東風公司,深化政企戰略合作。加快東風商用車D600平臺、車身智能制造、易捷特新車型、東實大洋電驅等項目建設,推進賽力斯擴能、沃爾沃高端商用車和發動機等項目落地。開展零部件百企提升計劃,推動傳統動力、底盤、車身、電氣等總成系統加快向新能源轉型,引進和培育域控制器、車載終端、駕駛輔助系統等智能零部件,加快汽車零部件由結構件向功能件、系統件轉型。著力構建汽車產業生態圈,加快車輛數據互聯互通和交互共享,提升全場景服務能力,以服務化延伸汽車價值鏈,推進汽車從前端生產為主轉向以后市場服務為主、從傳統制造硬件為主轉向智能網聯軟件制造為主、從短周期生產為主轉向長周期服務為主。做大特色產業集群。立足“中國好水”發展水經濟,加快燕京啤酒、華潤怡寶建設,壯大武當山水等本地水品牌,支持芙絲礦泉水發展,改造提升農夫山泉均州工廠生產線,開發茶多酚高端飲品,推動“堰水進京”鐵路貨運物流建設,打造一批品牌化、高端化、健康化飲料產品。以華海共同藥業、合成生物、武當藥業、四大醫療集團等主體為依托,支持本地藥企加快發展,加快打造生物醫藥健康產業集聚區。因地制宜發展循環經濟、清潔能源、智能衛浴等特色產業,開展鈮鉭稀土戰略性礦產勘查前期研究,推進20萬噸高純陰極銅清潔生產項目,培育壯大一批特色產業集群,構建集中集約、競相發展產業發展新格局。

  ——突破發展新質生產力。瞄準新賽道,搶占新風口,前瞻布局未來新興產業,推動新技術突破、新場景應用和新業態涌現。加快發展數字經濟。認真落實數化湖北行動計劃,基本建成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平臺。實施“雙千兆”網絡提升工程,新建5G基站1500座。建設大數據中心、算力中心、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存量應用系統對接改造,推動公共數據開放共享。加快丹江口電子信息產業園、鄖西亞瑪頓超高清玻璃基板項目建設。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完成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100家。打造5G全連接工廠5個,培育兩化融合示范企業20家。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支持華昌達、恒進感應開發智能產線、熱處理設備等。引導有條件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轉型生產工業機器人。加快發展新型電池。支持遠景動力等企業提能增效,大力引進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企業,規劃布局鈉離子電池、全釩液流電池、氫燃料電池,探索固態電池等領域。加快發展低空經濟。研究出臺支持低空經濟產業政策措施,爭取北京中航智、中科院翱翔星云無人機和太力航空高分子材料等項目落地,支持張灣區低空經濟產業園、竹山縣臨空產業園建設。加快發展生物技術。依托胚胎干細胞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開展基礎研究,儲備干細胞醫療產業化技術。

  (二)深入實施強縣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嚴守糧食安全和耕地紅線,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防范化解返貧致貧風險。強化產業就業幫扶,確保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比例65%以上、務工規模32.6萬人以上。持續開展農民工培訓,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定點幫扶、駐村幫扶和省內區域協作協同聯動工作。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堅持穩面積、增單產,糧食播種面積與產量穩定在318萬畝、16.5億斤以上。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建設高標準農田24.66萬畝。抓好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支持各縣市區因地制宜發展1至3個主導產業,促進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創業、增收致富。大力發展食用菌、中藥材、茶葉、水果、木本油料、黃酒和設施漁業等特色產業。做強武當山茶、武當山珍等公用品牌,加大農產品加工轉化力度,推動大宗農業做大規模、小宗農業做優品質、新興農業做高價值。積極創建國家優質農產品生產重點市。力爭新增省級龍頭企業5家、規上企業20家。做好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抓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

  ——大力推進鄉村建設。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40個。持續擦亮竹山“十星”文明創建品牌。提檔升級鄉村建設“六件事”,加快充電樁進村,推廣生態公墓。鞏固農村移風易俗專項治理成果。繼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健全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規范化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盤活閑置資源資產。辦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積極發展鄉村運營公司,鼓勵群眾參與運營、共享運營,拿租金、掙薪金、分股金,變美麗生態為美麗經濟。

  (三)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堅持以城養城、以城建城、以城興城,著力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提升城市品質。樹立產、城、人融合發展理念,協調山、水、城關系,按照公園城市、旅游城市、開放城市的標準,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既滿足百萬市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讓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朋友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加快城區向東拓展,高標準謀劃建設武當新區,推動紫霄城市新中心、武當文旅中心、經開區產城融合示范區組團協同發展。持續完善市政設施,研究城區到武當山輕軌規劃,加快武當路復線、316國道繞城段等快速路和紫霄大道跨東風大道高架橋、山東路、東汽一中路等建設。推進百二河沿線公園、城市綠道建設,串聯城市口袋公園、山體公園、街頭游園,打造集親近自然、運動健身、休閑觀光于一體的高品質休憩地。順應消費新潮流,打造各具特色的煙火夜市和文化街區,提高城市時尚度和活力度。下足繡花功夫,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不斷滿足市民住房剛性和改善性需求,積極謀劃西十高鐵開通后吸引更多外來人口、置業的針對性舉措,打造武漢城市圈和關中城市群節點城市。

  ——推進城市更新。全面開展城市體檢,著力解決“城市病”。實施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整治提升一批背街小巷。加快中央文化區開發建設。推進供暖、供水、供電一張網建設,對集中供暖不能覆蓋的地方加快推進分布式供暖。推廣直飲水供應。大力實施供電可靠性管理提升工程,完成城區電網優化二期工程,加快建設堅強智能電網。辦好全國城市社區嵌入式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試點。

  ——建設宜居城鎮。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布局,建設有特色的精致城鎮。堅持市縣聯動、城鄉一體發展,促進公用設施提檔升級、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設施提級擴能,補齊縣城短板弱項,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促進農村人口進城、外來人口扎根、流出人口返鄉、在家人口穩定。推進以房縣為試點的城鎮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和傳承,賡續歷史文脈,彰顯特色風貌,近山控高度、沿河控寬度、城區控密度,讓一座座優美的城鎮鑲嵌在青山綠水之中。

  (四)深入推進文旅融合,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度挖掘十堰厚重的文化資源,推動景城一體,讓十堰成為國內外游客的向往之地。

  ——高起點構建文旅發展格局。搶抓“湖北旅游、武當突破”戰略機遇,圍繞武當太極、武當功夫、武當養生、武當建筑,進行深度挖掘和精心打造,高水平辦好第二屆世界武當太極大會。深化與世界旅游聯盟等機構合作,爭取世界道教理事會永久會址落戶武當山。做好國際標識系統改造,積極承接國際游客,全方位擴大武當山文化國際影響力。編制泛武當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實施武當山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老營古鎮更新和劍河兩岸、玉虛街等老街改造。實施武當山景區引水上山工程,保障生活和消防安全用水。妥善化解太極湖等歷史遺留問題。大力發展以武當山為龍頭的全域旅游,加快構建城郊游憩帶、漢江生態文化旅游帶、竹房森林康養度假帶。加強與周邊城市文旅合作,促進武當山與神農架、長江三峽等知名景區聯動發展。讓知道武當山的人都知道武當山在十堰。

  ——全鏈條打造文旅產業體系。持續做大生態文旅康養產業,加強與湖北文旅集團合作,做強湖北武當山文旅投資公司,培育文旅龍頭企業,支持市文旅體投、武當山文旅、聚鑫文旅等國有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培育營收億元以上龍頭企業5家、規上文化企業300家。推動攜程、美團、景域等企業在十堰設立運營中心或成立合資公司,吸引國內50強旅行社在十堰開設分支機構。建設優質城市酒店、精品民宿客棧、鄉村民宿、房車營地,打造環武當山、環丹江口、環鄖陽湖康養民宿集群。加快丹江口生態文化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打造景區型村莊100個,創成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重點鎮(村)、文化創意產業園等融合類品牌30個,推出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0條。發展鄉村研學、非遺展示等業態,打通十堰—大灣區空中黃金旅游走廊,建設面向大灣區的研學旅行示范基地。開發“文潮武當”文創產品,建設“大武當”智慧文旅平臺。加大宣傳推介。設立文旅產業發展基金和專項獎勵資金,出臺引客入堰激勵政策。支持開展七夕文化旅游節、詩經黃酒文化旅游節等“一地一品”活動。

  ——全方位提升文旅公共服務。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十堰大劇院、圖書館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設,一體推進中國汽車博物館、汽車展覽館、國際汽車會展中心建設,確保南水北調博物館建成開館。推動市博物館展陳更新。打造“15分鐘文體圈”,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文體服務。開展文化惠民活動不少于1000場,舉辦南水北調馬拉松、環庫區自行車公開賽等賽事。開展第四次全市文物普查,加強文物保護修復和活化利用,培養引進文物專業人才,大力發展非遺工坊,舉辦非遺市集。優化旅游交通,開通市內外重點景區專線直通車、“武當號”高鐵旅游專列。

  (五)著力擴大內需,增強穩經濟內生動力

  深挖內需富礦,驅動投資和消費兩大引擎,著力增強經濟增長動力。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全力開展搶政策、搶項目、搶客商、搶訂單、搶市場“五搶”行動,實施重點項目1750個以上。提高項目謀劃的前瞻性。對照2023年投資總量4倍目錄庫、2倍儲備庫充實項目三庫,爭取政策資金400億元、增長10%以上。爭取十堰至南陽、安康高鐵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鄖商高速、漢江北高速納入省“十四五”規劃中期調整,綠色交通運輸綜合治理工程納入交通強國試點。謀劃研究“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等一批重大項目。提高項目建設的實效性。落實“3313”項目梯次推進、“三率兩量”調度、項目績效綜合評價機制,做好征地拆遷、手續辦理、要素保障、質量監管等服務工作,推動簽約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投產、快達效。力爭武當山機場飛行區改擴建、福銀高速十堰段改擴建、房神高速等1173個項目開工建設,西十高鐵、十巫高速南北段等575個續建項目加快推進,十堰埡子至大川一級路、雙高路等894個項目竣工投用。提高招商引資的精準性。聚焦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緊盯臺商企業,科學編制產業招商地圖,認真籌備中國商用車論壇、全球汽車新生態發展大會、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交易會、大灣區產業鏈供應鏈旅游鏈對接大會等活動,積極招引汽車零部件、新型電池、智能家電、農業機械設備、高端水等優質項目。力爭新注冊落地規模項目380個以上。

  ——全力提振市場消費。挖潛傳統消費,連續開展“惠聚車城、樂享生活”促銷行動,提振汽車、家電、家具等大宗消費。發展新型消費,大力發展“首店、首牌、首秀”經濟和樓宇經濟,引進高端零售新業態,建設佰昌、綠洲、創客星等線上商城,推進農特產品進入盒馬、物美供應體系,打造綠松石等國貨“潮品”。加強與頂流帶貨主播對接合作,讓十堰好產品上網出圈、成為爆款。建強消費載體,加快棲谷天街、西關街等61個夜經濟街區發展,支持丹江口水都不夜城、竹溪武陵不夜城、竹山老街、鄖西老北街建設省級特色街區。爭創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省級縣域商業建設試點縣,新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65個。支持口子縣、口子鎮完善功能、優化服務,吸引周邊人口集聚,持續擴大消費。

  ——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全面落實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政策,幫助企業降成本、渡難關、提質效、拓市場。開展戶戶走到,強化跟蹤服務,助推138個重大增長點發力見效。積極培育“四上”企業,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50家,規上工業企業120家,服務業企業60家,有資質的建筑業企業、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70家。持續壯大千億龍頭、百億骨干、上市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深入實施“金種子”“銀種子”企業倍增行動,新增專精特新企業60家、上市掛牌企業3家。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新增貸款350億元。

  (六)深化改革攻堅,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面對發展中的諸多難題,堅持市場化導向,全方位深化改革,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緊盯時間節點,抓住關鍵環節,加快推進地方機構改革,調整優化金融、科技、社會工作、三農工作、數據管理、老齡工作等機構職能,持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調整完善基層機構設置和管理體制,推動運行更加順暢高效。扎實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向經營性企業轉型、市場化方向轉變,積極參與產業鏈供應鏈、生態環保、數化十堰等建設,提升企業競爭力,確保資產總額持續增長。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支持供銷集團加快發展。深化“畝產論英雄”綜合評價機制,盤活閑置低效用地,鼓勵建設多層廠房。持續深化社會保障、教聯體、醫共體等領域改革。

  ——優化營商環境。堅持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制定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政策,主動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促進各類生產要素有序流動、高效集聚、優化配置。辦好“金融早春行”活動,提檔升級“301”貸款模式,精準用好400億元工業技改專屬貸款。積極開展企業家沙龍。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全力爭創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積極營造親商安商富商濃厚氛圍,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認真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

  ——擴大對外開放。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建設,加快申建保稅物流中心,力爭武當山機場實現臨時開放跨境包機直航。實施外貿主體成長工程,培育一批出口過億元骨干企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建設公共海外倉。支持企業參與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展會。推動茶葉、食用菌、綠松石等特色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組建二手車出口聯盟。

  (七)堅定不移保水護水,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保水護水是十堰天大的事,我們必須堅定走好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讓十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推進流域綜合治理。編制完成丹江口庫區綠色可持續發展先行區規劃綱要、美麗十堰建設規劃。堅持引水、供水、排水、治水一體推進,常態化開展清“四亂”,實施管溝同改、水岸同治,步步為營、堅持不懈,確保年年有成效。加快推進茅塔河小流域綜合治理及擴面。推進174條支溝治理,完成入河入庫排污口整治年度任務。加快補齊水旱災害防御短板,新改建中小型水庫23座。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營造林不少于90萬畝、林相季相改造30萬畝。持續開展丹江口庫區水土流失治理。

  ——加強環境污染防治。深入開展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提質增效行動、“碧水守護”三年行動,縱深推進庫岸線整治等十大攻堅行動。提升改造污水處理廠1座,新建雨污分流管網150公里。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持續抓好長江十年禁漁。立足“技防、人防、物防”三位一體,加快搭建丹江口庫區“水地空天”智慧監測體系,形成全市保水護水一張網。深入開展大氣污染攻堅,強化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調治理,推進細顆粒物和臭氧“雙控雙減”,確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省定考核目標。加強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實施新一輪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七大工程。強化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加快無廢城市建設。全面完成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務。

  ——深化兩山實踐創新。科學編制碳達峰試點實施方案,嚴格“兩高”項目管理,節能改造高耗能企業107家,創建一批綠色工廠、零碳園區、綠色供應鏈企業。深入推進碳林貸、綠色發展貸等產品開發,用好綠色低碳發展基金,積極對接中碳登,擴大碳排放權、用水權、排污權市場交易,爭創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國家節水型城市。支持竹溪縣創建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房縣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深化京堰對口協作,精心籌備南水北調通水十周年系列活動,爭取更大支持。積極推動丹江口庫區綠色可持續發展先行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八)扎實辦好惠民實事,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切的問題,用心用情辦實事、惠民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織密織牢社會保障網。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積極爭創全國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城市。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動社保擴面提質,確保社保基金安全運行。加快市兒童福利服務中心、市失能失智老人托養中心建設。做好慈善、社會救助、優撫安置等工作,加強農村留守人員、孤兒等特殊群體關愛服務。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持續發展公辦幼兒教育,鞏固公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確保普惠率85%以上。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納入教聯體義務教育學校達80%以上。加快新高中、廈門路學校建設。實施縣域高中能力提升行動,加強市直重點高中與縣域高中聯校協作。舉辦中等職業教育競賽活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好特殊教育學校。支持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醫藥學院申請更名大學。支持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申報職業本科。

  ——加快健康十堰建設。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確保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7%以上。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加快推進太和醫院新院區、經開區人民醫院新院區建設,積極籌建市口腔醫院,支持太和醫院創建全國百強。深入推進千名大學生鄉村醫生配備行動,壯大鄉村醫生隊伍。持續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健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積極發展銀發經濟。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進體教融合,在網球、游泳等優勢項目實現競技體育新突破。

  各位代表!今年將實施“十大行動”,繼續辦好一批民生實事:

  一是實施水電氣暖提升行動,讓生活更舒心。建成城東水廠,改造管網10公里。推進上海路變電站及20.9公里高低壓線路建設。更新燃氣管網7.7萬戶。更新供熱管網7.2公里,新增供熱面積100萬平方米。二是實施安居宜居行動,讓城市更靚麗。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2591套,改造老舊小區292個、6.1萬戶,加裝電梯180部。新建健康步道10公里、口袋公園10個。三是實施暢行車城行動,讓出行更快捷。改造突出堵點,改善城區學校周邊交通環境。新增一批停車泊位,實現城區智慧停車一張網。四是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行動,讓鄉村更和美。新改建農村公路1300公里,新建生命安防工程800公里,新增通公交行政村90個。提升15萬農村人口飲水質量。創建垃圾分類達標村400個,改造戶廁7000戶。完成3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五是實施穩崗拓崗行動,讓就業更充分。新增城鎮就業3.5萬人,大學生留(回)堰2萬人以上。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培訓“楚大廚”800人、高素質農民5000人。建設城市服務者綜合驛站100個。六是實施學位擴充行動,讓教育更優質。推進中小學、幼兒園新改擴建項目31個,新增學位1.7萬個。七是實施323攻堅行動,讓群眾更健康。實施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減低癥等5種遺傳代謝病和聽力免費篩查,完成35至64周歲婦女宮頸癌免費篩查。八是實施品質養老行動,讓老人更幸福。建設街道級養老綜合體8個、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19個、幸福食堂50家、基層示范老年學校6個,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3000戶以上。九是實施兒童友好城市行動,讓童年更美好。推動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兒童友好化改造。建設普惠托育和嬰幼兒照護托位11400個。創建友好兒童社區10個。十是實施殘疾人救助行動,讓特殊群體更溫暖。為1500名14周歲以內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為3000名殘疾人提供基本輔助器具適配服務,為2200名精神殘疾人提供門診服藥補貼。

  (九)堅決守牢底線,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風險,保障社會安定有序。

  ——系統防范化解風險。依法加強地方金融組織監管,健全常態化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套路貸等非法金融活動。控增量、減存量、防變量,逐步化解平臺公司到期債務,推動地方債務風險防范化解工作達到省定目標。繼續推進保交樓項目建設,如期完成年度任務。

  ——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堅決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持續推進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加強地質災害、燃氣、非煤礦山、危化品、消防、工貿等領域安全監管,堅決守住不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底線。健全完善應急管理“四化”體系,持續加強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強化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和產品質量監管。

  ——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包保、大化解、大穩控行動。扎實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推動“一村一警”“平安義警”建設,著力構建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深入開展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強化公共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全力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鞏固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持續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加強國防動員、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等工作,繼續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面對“一難兩難多難”“既要又要還要”多重挑戰,我們唯有知難克難、知重負重,全心全意、一心一意,求真務實、敢作善為,方能不負使命、不負人民。

  ——鑄牢政治忠誠。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持續鞏固主題教育成果,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站穩人民立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多做打基礎、利長遠、求實效、創實績的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

  ——堅持依法行政。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規則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依法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進一步提高辦理質量。強化審計、統計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積極擔當作為。深入踐行“四下基層”優良作風,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注重學習提能、實踐賦能,著力提高在復雜環境、多重約束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狠抓落實的拼勁韌勁,能多干就多干一些,能發展多快就發展多快。主動對標先進,提升工作標準,以實績論英雄,用結果定獎懲,確保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永葆清廉本色。堅決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認真履行“一崗雙責”,縱深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化整治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堅決懲治群眾身邊“蠅貪”。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非重點、非急需支出,把有限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處。持續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時代召喚,務必奮楫爭先;使命如磐,唯有擔當實干。上下同心者勝,同舟共濟者贏。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拼搏進取,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十堰新篇章!

  名詞解釋

  1.鄉村建設“六件事”:做好建設養老照料中心、幼兒托幼中心、改造農村廁所、提高污水處理能力、打造垃圾清運體系、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六件事。

  2.農產品“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

  3.農村污水治理“四件套”:采用“水沖廁所+三格化糞池+沉淀池+小濕地”模式收集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4.“四下基層”: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

  5.踐行“五個必須”: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

  6.落實“五個統籌”:統籌穩中求進和以進促穩,統籌擴大內需和優化供給,統籌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統籌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7.3313:項目從簽約到開工3個月、從開工到入統3個月、從開工到竣工1年、從竣工到進規3個月。

  8.三率兩量:項目開工率、納統率、竣工率,用水量、用電量。

  9.301”貸款模式:三分鐘申貸、零人工干預、一秒鐘放款。

  10.清“四亂”:對在河湖管理范圍內存在的“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問題進行清理。

  11.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提質增效行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城鎮污水系統治理、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森林和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和養殖污染治理、消落區及重點湖庫綜合整治、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磷石膏綜合利用攻堅、健全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綠色激勵機制。

  12.十大攻堅行動:庫岸線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船舶和碼頭污染防治、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國土綠化和濕地保護、建筑施工揚塵治理。

  13.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七大工程:農田綠色產業提升、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水產養殖污染治理、農田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業農村地表徑流水治理、效果在線監測、引流清潔山地洪水快速入河。

  14.323攻堅行動:著力解決心腦血管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病3類重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2種基礎疾病;出生缺陷、兒童青少年近視、精神衛生3類突出公共衛生問題。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