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蚌埠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6日 馬軍)

2024-02-26 13:57 來源:蚌埠市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石蘭蘭)

蚌埠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6日 馬軍)

2024年02月26日 13:57   來源:蚌埠市政府網   

  ——2024年1月16日在市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長 馬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聚焦“七個強市”目標和“改作風、優環境,抓招商、推創新,增投資、建項目,惠民生、創幸福”工作主線,狠抓“優質項目+實物工作量”,忠誠盡職、迎難而上,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三地一區”兩中心建設邁出新步伐。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6%,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4%,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2%,比上年提高6.7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3%,比上年提高9.7個百分點;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增長15.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具體工作報告如下:

  (一)集中精力拼經濟,實體經濟發展持續向好

  市場主體不斷壯大。扎實開展助企發展“六大行動”,新設立經營主體70209戶,增長24.22%。全年減稅降費退稅緩費21億元,兌現各類惠企資金4.6億元。新增“四上”企業465家,累計達2866家、全省第9位。其中,規上工業企業增加140戶。新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5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0戶。稅收收入300.2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工業稅收增長20.5%,同比提高15.4個百分點。5家企業入圍全省民營企業制造業綜合百強。

  招商引資質量提升。堅持務實創新,建立招商引資項目研判機制,成立盡調、法律、要素三個專班,從項目準入、風險論證、資金審查等方面研判把關,堅決把問題項目擋在門外。組建10個專業招商分局,舉辦第三屆國際新材料產業大會、第五屆中國(蚌埠)MEMS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大會等活動,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13個、增長44.9%。其中制造業項目375個、占比61.2%。新簽約項目當年開工率60.8%。

  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堅持雙周調度、季度“三看三比”,壓茬推進項目建設,盛世新能源年產4500萬平方米高透特種封裝材料、諾博汽車年產260萬套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等142個項目建成投產。參加省4批次集中開工的263個項目,已入庫206個。全市在庫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1203個。新開工5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7個,新開工制造業投資增長27.2%、全省第6位。

  消費活力持續釋放。開展促消費活動33場,帶動消費8.7億元。舉辦首屆文化旅游美食季系列活動。培育國家重點文化出口企業1家、全省文旅產業“十大領軍企業”1家、省夜間文旅消費“四個十佳”品牌3個,提升改造銀泰映巷等特色街區4個。“石良道”獲評中華老字號,實現“零突破”。垓下遺址公園開園、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市旅游人數5590.68萬人次、總收入413.68億元,增長70%、78%。

  (二)著力建設制造強市,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產業集群逐步壯大。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獲國務院督查激勵。新能源、新型顯示、智能傳感、生物化工、汽車零部件五大產業集群分別實現產值148億元、113億元、52億元、315億元、300億元,占規上工業比重53.5%。建立整車與零部件企業對接機制,與江淮汽車簽訂合作框架協議。中國傳感谷集聚項目74個,MEMS晶圓線加快建設,6英寸線擴產達效,希磁科技一期建成投產,芯動聯科科創板上市。商業航天產業園開工建設,與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已簽約落地項目10個,儲備項目20個。“凱盛AGM”入選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傳感、功能性助劑獲評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新培育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2家、國家級5G工廠1家、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2個。

  園區平臺不斷夯實。加快實施開發區“五大攻堅”行動,全面深化“管委會+公司”改革,新建標準化廠房160.9萬平方米、道路36.5公里、管網104.6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萬噸/日。標準地出讓覆蓋率90%以上。6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合計經營銷售收入突破1600億元、稅收收入突破60億元。為提升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基礎配套和承載能力,開工建設電鍍產業園。市高新區獲評省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市經開區調區、淮上化工園區擴區獲省政府批準。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17.6億元,水利防洪等特別國債41.43億元、全省第1位。獲批專項債券79.6億元、全省第6位。新增貸款513億元,增長17.26%、全省第5位,制造業貸款增長24.6%、高于全部貸款7.34個百分點。新增直接融資251.09億元、增長23%。堅持保增量與控存量并重,全年供應各類土地33598畝,增長13.1%,盤活低效工業用地6016畝。工業用電量增長8.8%、用氣量增長4.8%。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5%、全省第5位。芯動聯科等4家企業入圍省研發強度百強企業榜單。蚌埠創新館建成開放、蚌埠科技大市場建成運營,新增發明專利授權1000件、增長33.4%,科技成果轉化率78.7%、全省首位,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180億元、增長32.5%。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90家,新增微納機電系統重點實驗室等省以上研發平臺14家。獲批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9個。在2023年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開展的“國家工程師獎”表彰中,彭壽院士領銜的“信息顯示玻璃研發和產業化團隊”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入選第五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建議名單。214所獲批工信部特種機器人聽覺、嗅覺、視覺傳感器研制攻關榜主單位。分別與安徽財經大學、蚌埠學院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園、科技創新產業園。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78場。新引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團隊25個,博士、市級以上領軍人才396人。新增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全省第2位。

  服務業發展質效更高。高標準建設“一樞紐一基地”,完成貨運量9500萬噸,實現營收220億元,分別增長17.3%、22.2%。獲批省級示范物流園區2家,新增省級物流“畝均效益”領跑者二十強、兩業融合試點企業、冷鏈集配中心各1家。成立全省首家“全球一小時涉外法律服務中心”。網絡零售額121億元、增長20%。快遞業務量2.31億件、增長18.4%。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40戶。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8%。

  (三)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城市承載力不斷增強

  城市空間布局更優。完成國土空間規劃“三區三線”劃定,新增城鎮建設空間65.11平方公里。延安路淮河大橋開工建設,淮河北岸新區啟動設計,開啟“擁河發展”新篇章。中央創新區、臨港片區建設穩步推進,啟動虎山油庫、南貨場、岱湖糧庫、中糧糖庫等搬遷前期工作。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8.8%。

  交通樞紐優勢更強。民航機場飛行區場道貫通、航站樓主體封頂。蚌五高速沫河口樞紐、蚌固高速洪集樞紐二期建成通車。淮宿蚌城際鐵路、合新高鐵、蚌明高速改擴建、固宿高速、五蒙高速加快推進。泗蚌高速、S311機場連接線、蚌埠市區至蚌淮高速劉府出口連接線等開工建設。G206、G344等加快改造。淮河干流蚌埠閘下段、渦河航道完成整治。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地位持續鞏固。

  城市功能品質更好。黑虎山-八里溝等9個城市更新單元片區啟動建設。黃山大道中環線至鳳陽段建成通車,華光大道“環島”改造即將完成,涂山路“白改黑”等開工建設,新建城市道路16.6公里。更新城市管網175公里。改造棚戶區22個、老舊小區51個。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5360套、建成安置房13800套,回遷安置18200戶。新建公共充電樁1177個、停車泊位3496個。持續推進國家園林城市建設,“拆墻透綠”1.9萬米,新增、改造綠地307萬平方米。有效處置天湖國際、世貿大廈等爛尾項目,歷史“傷疤”即將變成城市“亮點”。

  鄉村振興步伐更快。全市耕地總量增加9100畝,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投資超百億的懷洪新河灌區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建成高標準農田45萬畝。新(改)建農村公路133公里,改造農村危房546戶,改廁1.68萬戶,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2%。提前3年完成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惠及98.3萬人。加快高端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發展,獲批建設國家級沿淮糯稻產業集群,新建肉牛千頭牧場4個。與央企國海創聯公司合作建立肉牛養殖產業基金,投資50億元的肉牛屠宰及深加工產業園已簽約,投產高品質安格斯牛擴繁基地,全面打造肉牛擴繁、育肥、屠宰和深加工“一條龍”全產業鏈。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9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全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集體經濟強村占比達51%。新建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67個,創建精品示范村9個。

  (四)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發展內生動力持續激發

  各項改革扎實推進。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穩步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營收分別提高62.2%、33%。開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處置“三類土地”2.5萬畝、“雙停企業”35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考核全省第3位。組建市文旅投集團,成立市鄉村振興投資集團。3家市屬企業獲AA+雙評級,市屬AA+企業數升至全省第2位。獲批建設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

  區域合作不斷深化。簽約滬蘇浙地區億元以上項目166個,協議投資額574億元。其中,新簽約寧波地區項目11個,協議投資額115.3億元。甬蚌合作產業園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寧波蚌埠微電子產業園開工建設。前灣產業園(蚌埠)、兩岸(固鎮)中小企業產業合作園揭牌成立。組建長三角MEMS與傳感器產業創新聯盟。

  外向型經濟穩定增長。入選全國外貿百強城市。自貿片區新增市場主體961家、增長11.5%,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99個。蚌埠綜保區申建上報在審。完成蚌埠新港擴建,外貿集裝箱吞吐量3427標箱。市場采購貿易試點交易額42.53億元、增長35.54%。外商直接投資1.64億元、增長34.6%。進出口總額全省第8位。

  (五)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綠色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生態環境持續好轉。PM2.5平均濃度比省下達目標低9.3%,優良天數比率上升1.9%。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改善程度居全省前列。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完成人工造林8755畝、森林撫育51433畝,森林覆蓋率21.25%。深入實施主城區淮河防洪交通生態綜合治理“靚淮河”工程,獲評生態環境部“推進生態環境重大工程實施”全國首個典型案例和長三角“十佳”創新案例。龍子湖獲批建設國家級幸福河湖、全省唯一,獲中央獎補資金6674萬元。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及國家、省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穩步推進。

  綠色轉型持續深化。全省率先建成“光伏建筑一體化智慧監測平臺”,光伏建筑裝機容量607兆瓦、全省第1位,全省首個雙碳大數據服務中心掛牌運營,獲批建設全省超低能耗試點城市。萬元GDP能耗下降3%。新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實現零突破。新建綠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100%。中廣核100兆瓦光伏等并網發電,國電投150兆瓦風電等5個項目開工建設,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822兆瓦,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24%。

  (六)用心用情發展民生事業,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民生實事加快實施。50項民生實事、十大“暖民心”行動全面完成。民生支出31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5.9%。排查整治物業管理問題2.7萬余個。建立“蚌埠民聲”平臺,市領導及縣區部門負責同志制度化常態化接聽“12345”熱線,累計辦理企業、群眾訴求82.4萬個。

  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發放援企穩崗補助5277萬元,城鎮新增就業3.77萬人。調整提高全市23.79萬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低保標準提高至每月791元、755元,新增納入城鄉低保12372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9%以上。醫保異地就醫資金凈流入2.6億元,皖北唯一、全省第二。出臺《蚌埠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1723戶。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8所,公辦幼兒園15所。蚌埠三中新校區開工建設。蚌埠城市軌道交通職業學院獲批設立。入選首批省級產教融合試點城市。蚌埠醫學院成功更名蚌埠醫科大學。浙大二院安徽醫院加快建設,上海一院蚌埠醫院獲批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揭牌開診。獲批省級綜合醫改示范市。市一院、三院新大樓建成投用,市二院、四院新院區全面開診。成功舉辦全國乒乓球錦標賽預賽、蚌埠半程馬拉松賽等賽事。蚌埠體校獲評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全省唯一。花鼓燈舞蹈《沁園春·燈窩》入圍“荷花獎”民族民間舞劇獎終評。《淮水流過那片島》獲水利部“守護幸福河湖短視頻大賽”一等獎。持續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5人入選中國好人、2人獲評省道德模范、7人獲評安徽好人。

  平安蚌埠建設不斷加強。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雙下降”。固鎮縣、淮上區化工園區達到較低安全風險等級(D級)。致省以上信訪總量下降23.5%。獲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全面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兩個責任”,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常態化機制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厲打擊電詐等違法犯罪活動。系統梳理、“一案一策”、專班推進十大歷史遺留風險事項化解。

  依法積極做好“五經普”工作。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扎實做好新時代民族宗教工作。外事僑務、地震、氣象、供銷社、公積金、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殘聯、科協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紅十字、慈善、老齡、關心下一代等工作作出新貢獻,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退役軍人事務、“雙擁”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七)強化鐵錘砸鐵釘的務實作風,政府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方面監督,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2項,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15件、政協提案451件。建立“清單+閉環”調度推進機制,重點事項定期頂格調度。常態化舉辦“蚌埠振興大講堂”。開展“千企萬眾評科長”,評科長、考局長、帶科員,全面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嚴格落實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自覺接受省委巡視,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省市有關規定,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鞏固基層減負成果。

  各位代表!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駐蚌單位,向駐蚌部隊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員,向所有關心支持蚌埠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一年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取得了發展的新成效、新進步,有力堅定了全市推進高質量發展決心,極大提振了“蚌埠一定行”的信心。回顧一年來的奮斗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

  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魂,堅持從政治高度謀發展、辦實事,善于用政治眼光分析經濟社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怎么說、我們就怎么做,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打折扣、不搞變通。

  必須聚焦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制造強市、產業立市”第一戰略,堅持“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第一戰術,緊盯“優質項目+實物工作量”,聚精會神做正確的事、用正確的方法做事,不猶疑、不折騰。

  必須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將心比心、俯首為民,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兜準、兜牢民生底線,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正確認識和處理顯績與潛績、適度超前和過度超前、“必需品”和“裝飾品”的關系,集中寶貴資源力量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多做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實事好事。

  必須把鐵的作風作為重要保障。強化“拼”的意識、增強“干”的自覺、樹牢“實”的導向,拉高標桿、迎難而上,心中有責、眼里有活,一心為公、一切唯實、一身正氣,以實績實效推動蚌埠在區域競相發展的大格局中爭先進位。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當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主要是經濟總量不夠大、增速不夠快;新興產業規模偏小,工業尤其是制造業的支撐力不強。大項目、成長性好的“金種子”項目不多,帶動作用不夠明顯。外向型經濟發展活力不足,新業態發展相對滯后。縣域經濟發展偏慢,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差距較大。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仍需提高,環境保護、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等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少數公職人員擔當進取勁頭不足、得過且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仍需提升。我們一定直面問題、正視差距,在市委的領導下,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和改進。

  努力做好2024年各項工作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至關重要。新的一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黨中央、國務院陸續出臺一系列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政策舉措,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不斷積聚增多,為加快蚌埠振興帶來了重大機遇;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為加快蚌埠振興提供了廣闊空間;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動皖北地區全面振興,支持蚌埠建設“兩個中心”,為加快蚌埠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市委十二屆五次、六次全會明確了打造“七個強市”的奮斗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為加快蚌埠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特別是經過一年來的努力,我市產業發展路徑更加清晰、勢頭更加強勁,各級各部門抓產業、干項目、促振興的激情空前高漲,已經匯聚起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合力。我們要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蚌埠一定行”的信心和底氣,增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緊迫感,不務虛功、全力以赴,努力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就、實現新作為。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市委全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緊扣“三地一區”兩中心戰略定位、“七個強市”奮斗目標,聚焦“改作風、優環境,抓招商、推創新,增投資、建項目,惠民生、創幸福”工作主線,錨定“制造強市、產業立市”第一戰略,堅持“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第一戰術,全神貫注抓“優質項目+實物工作量”,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加快建設現代化幸福蚌埠。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9.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4%;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省下達目標以內。

  重點做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堅定不移實施“制造強市、產業立市”第一戰略,強化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支撐

  做大產業集群。集成政策、集聚資源、集中力量,持續做大主導產業集群,以“兩谷兩園”為依托,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五大產業集群總產值突破1100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65%。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專用車、通用汽車零部件、車用傳感器、動力電池等細分產業,實施年產400萬套新能源汽車玻璃、年產120萬平方米全固態電致變色電子薄膜等項目,產值突破330億元。新能源產業集群,堅持風光儲一體,重點發展風光電制造、鋰電池等細分行業,實施五株科技5GW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片及電池組件、中鐵投7GWh儲能電池電芯制造及3GWh儲能系統集成等項目,產值突破200億元。新型顯示產業集群,重點聚焦柔性顯示、車載顯示等發展方向,實施凱盛科技超薄柔性玻璃二期、海勤顯示谷產業園等項目,產值突破140億元。智能傳感產業集群,重點做大做強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關鍵環節,加快推進8英寸、6英寸MEMS晶圓生產線、運動量傳感器研發制造中心等項目,推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和系統級封裝、3D封裝等先進封裝產業實現新突破,加快打造區域性MEMS晶圓代工中心,產值突破70億元。生物化工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生物基新材料、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等細分產業,實施八一化工新廠區二期、10萬噸聚乳酸改性材料、10萬噸高分子材料、8萬噸鈦白粉等項目,支持化工園區爭創省級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省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產值突破400億元。

  搶抓中央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機遇,重點發展重復使用火箭發動機、航天級關鍵材料、動力系統共享測試服務等細分領域,實施深藍航天液體火箭、星河動力衛星測控及數據服務等項目,建成投產九州云箭二期、凌空天行二期,掛牌“蚌埠商業航天產業園”,增添產業發展新動能。

  提升產業層次。爭創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實施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四大提升”行動,全力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實施技術改造提升行動,推進8萬噸防火材料、涂山制藥搬遷等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100個,技改投資增長10%。新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和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個。實施智能改造提升行動,提升凱盛AGM、豐原生物基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賦能水平,新增規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300家。新增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8家。爭創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實施綠色轉型提升行動,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省級綠色工廠5家。實施創新轉化提升行動,新培育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產品15個,培育服務型制造示范和工業設計中心10個。

  做強產業載體。做好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與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銜接,完成淮上化工園區擴區。加快建設“皖北低碳新材料產業園”。推動蚌山區新設省級開發區。深化“管委會+公司”改革,提升平臺公司市場化運營水平,增強資本運營、產業培育、招商引資能力。持續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萬噸/日,新建標準化廠房105萬平方米。全面推行開發區“標準地”“拿地即辦證”改革,“標準地”出讓覆蓋率90%以上。加大“雙停企業”處置力度,盤活土地1000畝以上。完善開發區考核評價體系,6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均實現全省綜合考核進位,前20、30、50名各不少于1個。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升級。高標準建設“一樞紐一基地”,啟動建設蚌埠鐵路綜合貨運樞紐,加快建設中誠國際碼頭,建成萬創物流園、徽商錦潤等重大物流項目,物流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加快“兩業融合”,培育研發設計、品牌管理、金融法律、檢驗檢測、信息技術等規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15戶。推動淮河路、萬達、銀泰、吾悅等商圈功能提升、業態升級。大力培育人力資源、健康養老、物業管理、家政服務、文化旅游等優質市場主體,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35戶、限上批零住餐企業70戶。積極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著力解決好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問題。持續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推動汽車、家電等產品消費升級。

  (二)堅定不移落實“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第一戰術,積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勢能

  集中精力招大引強。堅持項目為王、落地為要。高水平辦好國際新材料、MEMS智能傳感器、商業航天等產業發展大會,全年新簽約項目600個以上、制造業項目不少于450個,1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不少于45個,5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不少于10個。每個縣區至少引進1個50億元項目。強化招商引資項目全周期管理,實行項目“源頭碼”全覆蓋,常態化開展項目質量抽查,新招引項目開工率60%以上。加強實績考核,優化“三看三比”,各縣區每季度觀摩制造業項目不少于4個,全年5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1個。開工建設廈門光莆、先導銀漿等項目,竣工投產華彩電器、浙江景昇等項目,工業投資增長15%以上,新開工制造業投資增長10%。

  培優育強本地企業。完善梯度培育體系,優化政企服務、銀企對接、供需配套等平臺,發展壯大一批高質量制造業市場主體。突出規模培育,凈增規上工業企業100戶,力爭新增產值超百億企業1戶,產值超50億元、10億元企業分別達4戶、22戶。突出專精特新,新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00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5戶以上。突出首發上市,新增上市公司不少于2家。

  統籌抓好要素保障。緊盯中央預算內投資、特別國債等領域,組建專班、創新模式,編制項目庫,爭取上級資金份額超全省平均水平。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支持力度,新增貸款超560億元,制造業貸款增長25%以上。直接融資規模150億元以上。提升國有企業融資能力,推動縣區主要國有企業信用等級AA全覆蓋。全市國有企業融資成本下降10個基點以上。“三類土地”處置超額完成省目標任務。重大項目用地、能耗、污染物排放等實行市級層面統籌統管。

  (三)堅定不移加強教育科技人才發展,增強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動力

  用心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開工建設蚌埠一中新校區、城南實驗學校、淮上實驗中學等項目,新建改建城鎮義務教育學校15所、公辦幼兒園15所。深化集團化辦學改革,推行“大編制”管理,著力解決大班額、大校額問題,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市級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創建A類中職學校。全力支持安徽科技學院更名大學,全力支持安徽財經大學博士點、蚌埠學院碩士點申報。

  持續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催生更多新質生產力。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6%以上。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0.5件以上。堅持“科創+產業”一體化,緊盯國家、省“揭榜掛帥”“競爭賽馬”“定向征集”項目,加快“高分辨率雙軸MEMS傾角傳感器芯片”“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及預灌封針筒研發”等核心技術攻關。新增科技領軍企業1家,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40家。加快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新增微機電系統(MEMS)省產業創新研究院等省級以上研發平臺超8家。運行好安徽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產業園、蚌埠學院科技創新產業園,聯合蚌埠醫科大學建設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園。加強與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組織實施高品質智能玻璃清選機研發、曲率玻璃智能生產線研制等項目30個以上。

  全方位引進用好留住人才。運營好人才集團,打造城市人才總服務商。引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團隊20支,高端領軍人才30名,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00名,新增技能人才1.5萬人、高技能人才5000人。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60場,新增就業大學生1萬人。推動職業教育和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根據企業需求動態調整職業院校專業結構,完善“基地培訓+企業實踐”培訓模式,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3個。

  (四)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拓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空間

  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汽車零部件、新材料、電子信息、綠色農產品等產業深度嵌入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引進滬蘇浙地區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160個。務實推進甬蚌合作,深化兩地教育醫療共建共享、科技人才互幫互助、文化旅游雙向聯動。加快建設甬蚌產業合作園區,落戶億元以上項目50個。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行動,爭取盡快獲批綜保區,推出更多首創性改革創新舉措,新增市場主體數增長10%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0個以上。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聯動發展,新增跨境電商交易企業10家、交易額增長20%,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交易額增長20%。全市新增外貿實績企業50家以上,年進出口額過千萬美元企業達45家,外商直接投資(FDI)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對標一流深化創優營商環境舉措,確保整體評價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深化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一次辦結率均達95%以上。推動更多政策高效直達,推出“免申即享”政策100項。對企業訴求探索實行“掛號制”,健全閉環辦理機制,開展好企業家懇談會、“我當接線員”、“千企萬眾評科長”等活動。把“兩個毫不動搖”的要求落到實處,健全服務民營企業制度,提振民營企業信心,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加大國有資本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力度。“基金叢林”總規模突破400億元,注重提高投入集中度和投資效率,重點支持主導產業發展。新設立基金管理公司7家,提升基金管理能力。一體推進科技、人才、財政、數據要素和行政執法等領域改革,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落實國家金融監管領域改革任務。統籌推進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社會治理等領域改革,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五)堅定不移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做強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載體

  完善城市空間布局。落實“以淮河為中心,東西拓展、擁河環湖、南岸提質、北岸擴容”發展思路,加快推進延安路淮河大橋建設,開工建設司馬莊路淮河大橋,啟動黃疃窯淮河大橋前期工作,加快城市“擁河發展”步伐。東部板塊堅持創新驅動、以產興城,加快中央創新區、臨港片區、中國傳感谷、中國玻璃谷建設,推動與沫河口、鳳陽聯動發展,著力打造科創新城、新興產業高地。西部板塊重點聚焦老工業區轉型升級和人居環境改造提升,加快市高新區、禹會區工業集中區和馬城新區建設,強化“三山一湖”保護開發利用,與懷遠南部連片,構建以產興城、產城互動、景城交融的發展新格局。南岸板塊重點聚焦功能品質、服務能級提升,統籌實施火車站、淮河路等片區更新改造,加快推進虎山油庫、南貨場等搬遷,綻放老城新魅力。北岸板塊堅持產業規模化、功能城市化、環境生態化,推動淮上工業園區、小蚌埠、吳小街、西門渡等片區改造,加快城市組團及核心片區建設,著力打造北岸新中心、城市會客廳、青春未來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9.6%,提升0.8個百分點。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懷洪新河灌區、包澮河治理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加快合新高鐵五河段及五河站站房建設,啟動淮宿蚌城際鐵路固鎮南站建設,推進蚌埠北站等前期工作,爭取蚌埠至五河聯絡線工程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規劃。加快G345天河湖大橋及接線工程前期工作,開工建設懷鳳高速、S313頭鋪至沫河口,推進五蒙高速、泗蚌高速、京臺高速改擴建,建成固宿高速、蚌明高速改擴建。完成淮河干流、澮河航道整治工程,加快推進五河城南碼頭建設,開工建設臨港產業園船舶配套碼頭、黃疃窯綜合碼頭。建成投用蚌埠民航機場,開工建設空港物流園區,打造公鐵水空多式聯運現代物流體系。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加快推進雙墩路、蘭凌路等涉鐵下穿工程,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0公里以上,改造供水管網17.3公里、供電線路525公里、燃氣管道64.74公里,新建、修復排水管網28公里。改造老舊小區49個、城市危舊房165套。打造韌性城市,開展市政基礎設施隱患排查整治,實施老水蚌線沿線涂山路、荊山路等5處排水通道打通及治澇工程。建設宜居城市,加快推進“花滿珠城”“拆墻透綠”,拆除實體圍墻1.1萬米,新增口袋公園21個,新增、改造綠地面積179萬平方米。加強寶興面粉廠等歷史建筑、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加快柴油機廠、米廠等“工改文”“工改商”改造。

  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建成投用“城市智慧大腦”二期,加快完善城市數字化基礎模型,推出更多智慧應用場景,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設市域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加快社會治理精細化、標準化、智能化、專業化。推進智慧停車建設,新增公共停車泊位2700個、充電樁1776個。深化市容環境、交通秩序、農貿市場整治。加強物業管理服務,創建“皖美紅色物業”示范小區10個。

  (六)堅定不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夯實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基礎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一縣一策”支持懷遠縣智能裝備制造及汽車零部件、五河縣綠色食品和紡織服裝、固鎮縣生物基新材料等主導產業發展,促進三縣培育百億產業、十億企業,推動經濟總量、運行質量爭先進位。三縣經濟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中均進入表彰行列。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支持縣城擴容提質,完善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引導人口、資源、要素集聚,提升縣城承載力。培育龍亢鎮、新馬橋鎮、新集鎮等一批特色產業強鎮,打造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的城鎮節點。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糧食產量穩定在57億斤以上,新增耕地5000畝。新建高標準農田12.3萬畝。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加快建設沿淮糯稻產業集群,建成糯稻產業數字化平臺,實施年產20萬噸優質糯米粉、1萬噸糯米鍋巴等項目19個,全產業鏈產值達150億元。抓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實施懷遠肉牛屠宰加工產業園、淮上區高端肉牛產業園等項目5個,肉牛飼養量26.83萬頭。肉食品全產業鏈產值達230億元。常態化推進農特產品進商超。完善“三農”金融服務體系,培育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個,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5家,規上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5%。

  加快建設和美鄉村。以“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為引領,加快建設9個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新建和美鄉村省級中心村77個。實施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行動,完成農村公路提質改造130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7%。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完成改廁1.68萬戶,治理黑臭水體110條以上,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3%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27%以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固鎮縣全縣完成二輪延包,其余縣區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集體經濟經營性收益100萬元以上的村達20個、50萬元以上的村達240個,基本消除經營收益5萬元以下的村。

  (七)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擦亮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底色

  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PM2.5平均濃度、優良天數比例達到省考核要求。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分別達75%、85.7%,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推進涉危廢企業排查整治。完成省級“無廢城市”建設任務。抓好中央及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堅決守護生態屏障。加快實施主城區淮河防洪交通生態綜合治理“靚淮河”工程,高品質打造龍子湖國家級幸福河湖。統籌推進三汊河、沱湖、濱淮等濕地,大洪山、涂山等山體保護利用。推動國土綠化“上山下鄉”,人工造林4000畝,森林撫育5萬畝、退化林修復9000畝,創建省級森林城鎮1個、森林村莊20個。森林覆蓋率達21.3%。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加快推動綠色轉型。持續推進林洋、遠景風電光伏項目建設,綠色電力并網裝機容量2245兆瓦。加快超低能耗試點城市建設,積極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應用,裝配式建筑開竣工比例45%、30%。穩步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加強節約型機關、綠色企業、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創建。

  (八)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共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成果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辦好50項民生實事。推動就業擴容提質,城鎮新增就業3.72萬人。實現省內異地外出就醫直接結算“免備案”。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適時提高社會救助標準。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加快完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和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完成家庭適老化改造1800戶以上。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態化監測幫扶機制。積極發展慈善事業。進一步做好紅十字等工作。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

  全面建設健康蚌埠。加快國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支持市中醫醫院爭創省級中醫醫療中心、省級區域中醫康復中心,支持市二院加快市口腔醫院建設。做強做實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推動更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完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護理院2家。提升5家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6家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能力水平。加強醫療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鞏固全國衛生城市建設成果。

  繁榮發展文體事業。成立蚌埠淮河文化保護傳承基金,加快禹會村、雙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創建。推動龍子湖景區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涂山風景區創建4A級旅游風景區。實施文藝精品提升行動,爭創全省“五個一工程”獎、群星獎。提升改造小區(村)體育健身設施120處,新建全民健身示范小區(村)4處。落實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加強地方志、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社科研究、氣象等工作。

  (九)堅定不移統籌發展和安全,守牢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底線

  建設更高水平平安蚌埠。常態化推進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堅決守住不發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線。開工建設市應急指揮中心二期、消防訓練基地,完善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常態化機制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厲打擊電詐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強化食品藥品全過程監管,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強化城鄉基層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開展“一站式”解紛體系建設,強化村(社區)組織動員能力,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加大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力度,全面推進信訪法治化。提升全國法治政府示范市建設水平,深入開展全民普法。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持續強化金融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持過“緊日子”,一般性支出壓減10%,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嚴禁違規舉債。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持續推進十大歷史遺留風險事項化解。

  扎實做好五經普工作。深入實施《蚌埠市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支持工會、婦聯、殘聯、科協、僑聯等群團組織工作,統籌抓好援疆援藏、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等工作。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改革,加強國家安全、國防動員、國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和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

  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征程、新使命,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一定要牢記“三個務必”,心系“國之大者”,堅持“忠專實”“勤正廉”,做到“不折不扣、雷厲風行、求真務實、敢作善為”抓落實,讓抓落實成為政府系統最鮮明的底色,進一步推動各項工作提速、提質、提效,全力以赴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一)持之以恒加強政治建設。要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把準政治方向,落實政治要求,時時處處從政治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以實際行動確保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落實,確保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二)持之以恒加強法治建設。要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強化重點領域法治保障,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要強化府院、府檢聯動。要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監察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讓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三)持之以恒加強能力建設。要養成在學習研究狀態下開展工作的習慣,持續辦好“蚌埠振興大講堂”,全面對標學習長三角先進城市,做好結合轉化文章。要切實加強政府公職人員專業能力培養,在處理急難險重問題過程中歷練膽識,在“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的“主戰場”錘煉能力,以過硬本領履行好職責使命。

  (四)持之以恒加強作風建設。要看齊“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思想境界,用心把握群眾的思想脈搏,用情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用力把事情做實做好。要敢于“拼刺刀”、敢啃“硬骨頭”,不講條件、不遺余力,堅決打掉阻礙高質量發展的“攔路虎”。要發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拎包就走”跑項目,走進現場抓發展,勢如破竹向前推。

  (五)持之以恒加強廉政建設。要深入貫徹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精神,以嚴的主基調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加強公共資金、公共資產、公共工程、公共資源等重點領域廉政風險防控。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省、市相關規定,馳而不息糾“四風”、樹新風,常抓不懈為基層松綁減負。

  各位代表、同志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守正創新,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全面加快蚌埠振興步伐,為加快打造“三地一區”兩中心、努力建設“七個強市”和現代化幸福蚌埠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