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蕪湖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2月31日 寧波)

2023年01月04日 10:02   來源:蕪湖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12月31日在蕪湖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長 寧波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是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啟航之年。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一改兩為五做到”,經受住新冠疫情、經濟下行、超預期因素沖擊等多重考驗,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成功獲批國家“東數西算”蕪湖數據中心集群、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城市,成功舉辦第六屆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首屆低空經濟發展大會等盛會,落實質量強國建設、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弋江區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等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全市經濟社會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50億元,增長4%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8.4億元,增長9.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城鄉收入比降至1.79,差距全省最小;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

  (一)產業發展實現更高質量。

  “提質擴量增效”行動全面實施。四個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長9%。奇瑞汽車成為全省首家年產銷過百萬輛車企,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148%,出口再創紀錄,全國每4輛車出口就有1輛奇瑞造。海螺位列世界500強第353位,獲中國工業大獎。楚江新材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實現蕪湖零的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5.3%。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規模企業達369家,“電池-電機-電控-芯片-智能駕駛-整車”的全產業鏈初步構建,比亞迪產業園實現當年投產、當年產值過百億;光伏產業吸引永臻科技、協鑫集成等頭部企業落戶,光伏玻璃、電池片、膠膜、單晶組件等產業鏈重點環節在蕪集聚。天馬微電子等項目落地,新型顯示產業加快形成“基板-靶材-元器件-顯示模組-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航空航天產業鏈集聚規模企業120余家,華夏云天航空發動機維修等一批項目開工。蕪湖數據集群簽約項目10個、總投資2200億元,瓏騰智算互聯網產業園等百億級項目開工,在“東數西算”國家戰略中標識度越來越高、吸引力越來越強。邁入全國數字城市建設五十強。新增規模工業企業356家。新增綠色工廠7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家。神劍新材料和鑫科銅業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

  “鍛長補短”行動成效顯著。開展“皖美消費”行動,發放消費券1.3億元,帶動社會消費超10億元。新增限上商貿單位1295家。引導美的、飛科等制造企業擴大線上銷售,全市網絡零售額增長11%。新獲批省級服務業集聚區、集聚示范區占全省四分之一。江北新區、新蕪經開區獲批省“兩業融合”發展試點區域,三山經開區多式聯運、鏡湖區平臺經濟獲批省“十四五”首批服務業改革創新試點。建成12個“周末劇場”舞臺,蕪湖古城、方特旅游區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歡樂蕪湖提檔升級。

  “兩強一增”行動全面推動鄉村振興。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糧食產量穩中有升。建設高標準農田46.2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8%、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業科技特派員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4家,建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15個、數字農業工廠及應用場景110個。建成智慧蕪湖大米示范基地15萬畝,畝均效益提高30%,中聯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入選全國典型案例。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首批70個試點村實現集體收入6285萬元,增長1倍以上。鞏固“三保障”成果,新識別監測對象全部落實幫扶措施。新增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70個。完成農村改廁1.4萬戶,城鄉環衛一體化全面實現。繁昌區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灣沚區殷港藝創小鎮和航空小鎮入選“中國特色小鎮50強”。南陵縣煙墩鎮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

  “雙招雙引”形勢喜人。形成任務有清單、落實成閉環、專員帶專班、考核在一線的工作機制,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20個,總投資4257億元、增長33.6%,其中百億元以上項目8個、較去年翻一番。建立重點項目“三級調度”“紅黃綠”亮牌預警機制,新開工億元以上招商項目568個,其中海創正極材料、道氏前驅體、耀石新材料等百億元以上項目3個,取得歷史性突破。信義玻璃、美的廚電當年投產、當年新增工業產值70億元。完善“紫云英人才計劃”,搭建人才服務平臺,匯集23項支持政策,兌現人才補貼2.7億元。建設人才驛站10個。舉辦“紫云英”人才日、人才周活動,創新發放3000萬元城市體驗券,近萬名大學生來蕪參訪。新引進就業大學生6.6萬人、是去年的2倍,高端人才1870人、領軍人才154人、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106個。

  (二)創新發展積蓄更強動能。

  創新載體加快建設。新獲批國家級孵化器1家、眾創空間4家。市重點研發平臺達56個,新型研發機構占全省四分之一。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揭牌。國家航空產業知識產權營運中心、省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啟動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夢溪科創走廊、灣谷科技園等首批十大創新園開工。

  創新生態持續優化。組建省水泥工業二氧化碳捕集轉化應用創新聯合體。設立5億元大學生創業基金、5億元雙創孵化基金等,全面推進創業良種庫和“雛鷹”計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8.8億元,增長45%。政府性投資基金新增投資項目138個、投資額超91億元,累計撬動社會資本約400億元。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題基金、中部六省首家公募基金興合基金落戶我市。海螺環保、雅葆軒、福賽科技、優升新能源4家企業獲批上市。建成海行云全國首個5G+汽車行業定制平臺。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登記科技成果增長142%。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3.48%,居全省第一。

  創新活力不斷釋放。凈增高新技術企業322家,增長24.8%。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家,增長66.7%。新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家。上線“三首產品館”,培育省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33個、首版次軟件14個、首批次新材料6項。53個項目列入國家、省科技攻關計劃,增長10.4%。5項創新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9.5件,連續11年全省第一。海螺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稱號,入選全國首批“數字領航”企業。哈特三維3D打印的主火炬點亮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聯合飛機參與保障“神舟十四”成功發射。

  (三)改革開放邁出更快步伐。

  重點領域改革縱深推進。深化“放管服”改革,新設企業全部實現“一日辦結”,市場主體總數突破50萬戶。城市綜合信用指數居全國261個地級市第四位。建立投資“賽馬”“管行業必須管投資管融資”機制,積極爭取專項債項目,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推動重大項目實施。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實施節約集約用地十五條改革舉措,處置土地1.46萬畝。推行“畝均論英雄”、開發區“標準地+承諾制”改革,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居全省第二、營收居全省第三;“標準地”出讓面積占新增工業用地84.6%。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市建投完成戰略改組,新增投資45億元。深化低空空域改革,率先開通省內3條短途運輸直達航線。成立城市排水綜合管理機構,統籌城市排澇、水環境治理、海綿城市建設等多項職能。建立數據資源局統籌的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大數據公司“三位一體”智慧城市管理機制。

  營商環境聚力優化。推出應對疫情穩定七大行業發展政策和穩經濟政策36條。頂格減免授權地方的稅種,累計辦理“退免減降緩”各項稅費115億元,其中小微企業占比91.5%。惠企政策網上超市累計兌現資金23.5億元,惠及企業20萬家。“依法兌現公共政策創優法治化營商環境”入選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做實“1%工作法”,構建“暢聊早餐會”、“企業家接待日”、企業服務中心、企業服務聯席會議“四位一體”為企服務生態圈,用好“為企服務”平臺,解決企業各類問題近1.7萬個,規模工業企業利潤增長8.2%,居全省第四、排名提升7位;營收利潤率6.1%,居全省第三、排名提升4位。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余額超570億元,增長52.5%。

  開放平臺拓展新領域。自貿片區制度創新案例入選省級17項,全國首創5項,長江支線運輸航線共艙管理新模式入選長三角自貿區創新案例,改革試點任務實施率居全省第一。吸引入駐企業主體2250家。全省首支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落地。全市進出口總額超130億美元,增長15%。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50%。蕪湖港集裝箱量突破125萬標箱。用好RCEP協定,簽發海關原產地證書7934份,為企業減免關稅3.3億元。經開區入選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鳩江區建成全市首個跨境電商9610海關監管中心。

  江北新區發展駛入“快車道”。全面推進江北新區大規劃、大招商、大建設、大發展。鳩江區政府駐地遷至江北。48個重大項目快速推進,華為云、聯云世紀等百億級項目簽約落地,奇瑞超級二工廠、隆基光伏等百億級項目開工建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智算和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建筑科技產業園等創新平臺開工建設,城南過江隧道盾構機“雙線并進”,楚江大道東段等道路建成通車,皖江學院新校區、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體完工。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度融入。成功舉辦長三角科技論壇暨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與長三角九城共同發起數字長三角共建聯盟。鉆石飛機等3家企業獲G60科創走廊突出貢獻獎。合作共建安徽創新中心寧波人才飛地和浙江創新中心蕪湖人才飛地。會同10個市(區)共建長三角應急管理城市聯盟。新建5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四)人民城市展現更新面貌。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打造智慧化的信息系統和扁平化的指揮體系,全市上下眾志成城,打贏“3·24”“4·17”兩場疫情阻擊戰。組建健康醫療集團,建立企業“白名單”制度,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借此機會,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黨員干部、醫務人員、智慧網格員、社會志愿者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同志們,致以最真誠的問候、最衷心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

  城市功能不斷完善。“雙百攻堅”、“四促”攻堅成效顯著,長江路高架、峨山路一期、八里灣大橋等項目完工,G5011蕪合高速蕪湖至林頭段改擴建全線建成通車,徽州路快速化、九華南路快速化等項目開工。蕪宣機場客運航線增至34條,航線數量躍居全省第二。建成增花添彩工程及50個“蕪小園”口袋公園,新增綠地170萬平方米。民生工程請群眾“出題打分”,“最不干凈”公共場所評選、“小老樹”征集、公園座椅捐贈等活動得到市民的廣泛參與和點贊。新建續建城市次支道路93條,構建“三網融合”通勤體系。打造5條全域旅游廊道。15個“宜鄰中心”項目開工。建成城市閱讀空間72個,其中“蕪湖書房”40個,“全民共讀”參與人次超200萬,城市書香味日漸濃厚。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PM2.5平均濃度降至32.9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率81.2%。10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10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長江蕪湖河段整治工程開工建設,持續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問題整改,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國寶江豚頻頻現身。

  (五)民生福祉得到更多改善。

  “10+3”暖民心行動扎實推進。建成運營老年助餐點508個,服務老年人超80萬人次。新增托位5457個,基本實現普惠入托費二孩減半、三孩全免。“三心工程”惠及26萬學生。主城區新增公共停車泊位3500余個,創新為群眾提供共享停車位1.2萬余個。以席地而坐的標準打造最干凈城市。推行“放心家政安心卡”,培訓家政服務人員3.2萬人次。新增文明菜市37個。居民小區物業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暖民心行動群眾滿意度超過90%。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4所、中小學18所,增加學位3.2萬余個。義務教育優質資源覆蓋率達60%,完善“雙減”配套措施,實施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升本列入教育部“十四五”高校設置規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北京天壇醫院安徽醫院項目開工建設。組建5個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和8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入選全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新建健身步道43公里、全民健身場地設施400余個,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運動樂趣。省運會金牌數首次“破百”,居全省第三。

  保障體系更加完備。醫保惠民保障功能進一步彰顯,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為群眾節約費用3.6億元。全市低保標準統一提高到794元/月,探索將非本市戶籍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員納入低保。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6700多套。改造老舊小區125個、棚戶區3300多戶。養老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完成率達99%。

  (六)治理水平取得更大提升。

  上線智慧督查系統,政府工作閉環管理更加有力。建立常態化對標滬蘇浙工作機制。智庫平臺上線參與決策論證,入庫專家達700余名。辦理人大議案建議154件、政協提案256件。開展信訪積案化解“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化解率達95%,全市進京赴省訪量同比下降87%、41%,信訪工作考評居全省前列。開展“人民調解為人民”專項行動,百姓評理說事點達880處。成功化解涉企、涉眾、涉教、房地產等領域風險隱患,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南陵縣入選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一期建成使用。安全生產形勢穩中向好,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下降16.3%、21.2%。認真做好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工作。國防動員、外事僑臺、民族宗教、婦女兒童、史志檔案、科普、人防、殘疾人、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于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在于有市人大、市政協的大力支持和監督,在于有全市人民的團結奮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離退休老干部,向駐蕪企事業單位、駐蕪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消防救援人員,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所有關心支持蕪湖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清醒地看到問題和不足,主要是:城市規模不大、層級不高,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聚能力不強;產業聚焦不夠,單位土地、能耗產出效益較低,供需壓力較大,全要素生產率不高;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充分、業態不豐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多不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機制還未完全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導向還不明顯;鐵路客貨運輸能力與城市定位不相稱;城市品質和公共服務與群眾要求還有差距;環境污染事件還時有發生;部分干部擔當精神不足,部門協同不夠,抓工作缺少一插到底真落實的韌性。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努力把各項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責任編輯:宋雅靜)

精彩圖片

蕪湖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2月31日 寧波)

2023-01-04 10:02 來源:蕪湖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