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黑龍江省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資料:黑龍江省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01月27日 13:28   來源:黑龍江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10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1月25日 栗戰書)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

     2009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288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1.1%,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905.5億元,增長1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29.1億元,增長37.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641.6億元,增長1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401.8億元,增長19.2%。以上指標的增長除一般預算收入外,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進出口總額162.2億美元,下降29.9%;實際利用外資25.1億美元,下降5.5%。

    ——認真落實省委的總體戰略部署,去年是“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實現良好開端、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按照省委提出的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部署,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分別制定了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層層落實責任制,將具體建設任務分解到市(地)和部門,形成了行政協調、產業互動、資源整合、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機制。把項目建設作為重要載體,圍繞優化結構、產業升級、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建設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眾多產業群正在崛起。哈大齊工業走廊已列為國家扶持的重點產業集聚區;東部煤電化基地發展速度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推動了糧食產能再上新臺階;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實現了森林面積、森林蓄積和森林覆蓋率“三增長”;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建設步伐加快;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帶動了全省旅游業快速發展;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建設呈現強勢上揚的良好態勢。“十大工程”穩步推進,一些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已成為我省發展的新亮點,成為我省應對危機保增長的重要支撐,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加強產業指導,打出“政策組合拳”,去年是應危機、遏下滑、保增長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攬子”計劃和宏觀調控政策,制定了裝備、石化、輕紡、醫藥、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等7個重點產業的振興方案,有效地指導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從實際出發,打出了一整套“政策組合拳”,省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全省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意見》、《關于幫助企業保增長促發展的政策措施》、《關于城市棚戶區改造的實施意見》、《關于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穩定就業局勢的意見》等23個文件,涵蓋了經濟、社會、民生,工業、農業、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對外開放等十幾個領域,涉及財稅、金融、土地、用工、社保、煤電油運等方面上百條政策。這些政策共為企業減負2億元,幫助500多戶企業恢復正常生產,新增產值約1000億元、利稅5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萬個,形成了巨大的政策溢出效應。在政策引導下,全省金融機構貸款發放創歷史最高,2009年底貸款余額6145.7億元,增長34.2%,增長速度為20年來最高,有力支持了保增長、促發展。針對金融危機對我省關鍵領域的沖擊,去年年初我們果斷提出,力保可能下滑的石油、石化、煤炭、裝備制造四大骨干產業不下滑、少下滑;大力培育和扶持潛力大、成長性好的高新技術、旅游、物流、房地產、國內貿易、對外貿易、醫藥、食品、冶金、建材、建筑、礦產、節能環保、文化等14個行業、產業。實際運行中,四大骨干產業“遏下滑”和14個重點行業、產業“保增長”成效顯著。全年石油天然氣開采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15.2億元,下降38.4%,四個季度同比降幅連續收窄;石化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69.8億元,下降0.5%,降幅控制在既定范圍內;裝備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31.4億元,增長7.3%;煤炭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3.4億元,增長9.7%。重點企業也實現了企穩回升,全省100戶重點監測企業開工率達到100%。14個新經濟增長點在保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除礦價款收入、對外貿易額、冶金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物流運輸業產值下降外,其它均實現了正增長,且增幅都在10%以上。其中,旅游業總收入增長16%,建筑業產值增長28%,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增長16.3%,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6.9%,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0.9%,內貿額增長19.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2%,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3.3%,建材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9.6%,房地產業產值增長54%。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有效抗擊了金融風暴的沖擊和風險!

    ——搶抓機遇上項目、擴內需,去年是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最多,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最大、成效最為明顯的一年。充分發掘生產性內需潛力,把大項目建設作為保增長的重要引擎,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創歷史最好水平。積極爭取到國家96個專項、4748個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135億元,地方政府各類配套資金達到185.2億元,帶動國有企業和民間資本投資超過900億元。千方百計保障項目建設用地,重點推進的300個大項目進展順利。交通“三年決戰”的關鍵之年成果豐碩。高速公路和一、二級公路實際交工和主體交工15項、1791公里,超出計劃41%,創歷史之最。哈齊客運專線、牡丹江至綏芬河擴能改造、前進鎮至撫遠、古蓮至洛古河一期工程等7個鐵路項目全部按計劃開工建設。伊春、大慶、雞西機場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機場數量居東北地區首位。水利工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新建了尼爾基引嫩擴建一期工程和三江平原9處大型灌區工程,對19處大中型灌區進行了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開工了5處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項目,建設了西山、桃山二期等重點水源工程,對167座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這些項目完成后,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765萬畝。電力項目加快發展。續建了牡丹江第二發電廠熱電聯產擴建項目,建成了佳木斯發電廠熱電聯產等項目,在建風電項目規模達到104萬千瓦,重點推進哈爾濱供電區輸變電等城市電網建設、改造項目和農村電網完善項目。據測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吃配省內鋼鐵、水泥等建材行業產品,折合產值超過290億元。充分挖掘生活性內需潛力,緊緊圍繞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完善消費政策,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培育消費熱點。組織開展了引導城市連鎖經營和超市向農村延伸發展“農家店”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便利消費進社區和便民服務進家庭的“社區雙進”工程和“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活動,城鄉市場購銷兩旺。內需擴大拉動了生產,生產增長促進了增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566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06.8元,增長7.2%。投資和消費的大幅度增長,既確保了當年發展,又為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去年是全省“三農”投入和“三農”建設項目最多,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的一年。堅持把保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作為應危機保增長的戰略任務,大力強化“三農”,資金投放往“三農”上傾斜,工作力量往“三農”上集中,其它要素往“三農”上整合。全年省本級投入“三農”專項資金93.4億元,增長31.7%。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獲國家批準,通過超前啟動,穩步實施,現代農業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堅持抗災奪豐收,糧食總產達870.6億斤,比上年增加25.6億斤,躍居全國第二位,再創歷史新高。綠色食品認證面積達到5690萬畝,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積極實施三江平原東部地區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新增耕地6300公頃,增加率居全國之首。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34個示范區輻射作用明顯增強。畜牧業穩步發展,產值達到870億元,增長9.2%。奶牛存欄248萬頭,增加26.4萬頭,奶產量650萬噸,增加64.5萬噸。勞務產業逆勢推進,轉移農村勞動力51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07億元,分別增長2.4%和16.7%。農機化建設步伐加快,新購置大中型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9.7萬臺(套),農機作業合作社發展到1318個,農業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6%。農業科技合作共建成果不斷擴大,四大糧食作物生產技術規程推廣面積8100萬畝。墾區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場縣合作共建步伐加快。農業的發展有力地帶動了農民收入的提高,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其中東寧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率先超過1萬元。新農村建設第二批試點深入推進,重點示范村建設進展順利,新農村示范帶基本形成。農村公路實際交工2.13萬公里,超出計劃78%。解決了4000個村屯、204萬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57%。新建大中型沼氣工程86處、聯戶和養殖小區沼氣工程120處、新建秸稈固體成型燃料項目30個。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農民享受的公共服務日益增多,農村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

    ——積極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去年是全省結構調整步伐較快、科技對產業升級貢獻較大的一年。利用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把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把科技進步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途徑,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依托,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謀劃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盡快成長。堅持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搶占“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發展制高點的突破口,認真細致地謀劃。組織開展了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信息、現代裝備制造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調研,出臺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實施了工業“雙百工程”,重點推進了高新技術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兩大類共100個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建設,已有建龍化工160萬噸焦炭、海倫南華糖業日處理6000噸制糖生產線、哈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產業化等16個項目建成投產;大慶石化120萬噸乙烯改擴建、魯能寶清煤電化工程一期等84個項目開工建設。新型哈飛賽馬乘用車產業化、一重大型半組合式船用曲軸鍛件國產化等100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全部建成投產。積極推動科技進步,引領創新發展。成立了大豆、乳業、動力裝備、生物醫藥等9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其中大豆、乳業聯盟被認定為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實施了年產200套兆瓦級風力發電變流器等50個重大科技項目,組織科技攻關,突破和掌握了一批關鍵技術,獲得34項國家專利。全面啟動了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一帶兩區四基地”建設,大慶高新區國家創新型園區成為東北三省唯一的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哈爾濱理工大學科技園被批準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并正式掛牌,成為我省第三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哈爾濱鋁鎂合金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上升為我省首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齊齊哈爾重型機械裝備、哈爾濱汽車制造、大慶石油石化裝備制造、哈爾濱新媒體成為國家級科技特色產業基地。繼續推進高教強省建設。組織了全省高校200項科技成果展和校企對接活動,省內14所高校和300余家民營企業參與。完善了26個校企共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與省內40多家企業建立起長期緊密的科技合作聯系。依托哈工大組建了服務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黑龍江工業技術研究院,組建裝備制造、煤電化、現代農業與加工、新藥和中藥5個技術研發平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組織開展了重點行業和企業的節能減排達標活動,實施重點節能減排項目417項,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5.2%以上,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64%。開展了七臺河市、望奎縣等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大力發展替代接續產業,資源型城市轉型邁出新步伐。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包括碳匯交易、生態農業、林下特色經濟等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經濟形態,推動了綠色增長。認真實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建成水污染防治項目92個,水質達標率為54.6%,提高了9.1個百分點。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平原綠化工程和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改良天然草原16萬公頃,建設濕地保護項目387萬公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6.6萬公頃。加快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旅游、服務外包、現代物流、金融、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1%。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加速發展,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到782戶,10億元以上的達到49戶。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4000億元,增長16%。我省產業結構的有機構成正在不斷提升,結構正在一步步優化。

    ——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去年是全省體制機制創新步伐較快的一年。圓滿完成了省政府機構改革,行政機構精簡了20%,總編制精簡了4.8%,調整職能180項,優化了組織結構,提高了行政效能。省直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深化國企股份制改革,加快企業重組步伐,龍煤股份公司掛牌成立,整合重組省建工集團和省路橋集團,組建省建設集團,打造全省首家“雙超百億”的建筑業龍頭骨干企業;引進了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實現了與齊二機床、哈量集團的戰略重組。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穩步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邁出新步伐。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成功組建龍江銀行,九洲電氣成功上市,中國一重新股發行通過國家證監會發審委審核,啟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已開業74家,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設立了5家村鎮銀行。積極穩妥地進行了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作為第一批列入國家取消二級收費公路試點的省份,取消二級公路收費站點169個,全省單位和群眾年受益10多億元。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完成了電影體制改革和龍江電影制片廠、省雜技團轉企改制等項任務。出版系統整體改制,組建了出版集團。非時政類報刊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整合省市兩級報刊資源,跨地域組建了生活報傳媒集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展開,已完成主體改革任務量的50%,伊春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取得重大突破,大興安嶺林業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深入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7702個,增加2381個,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5000萬畝,增長20%。

    ——全力推進“十大民生工程”建設,去年是全省民生投入最大、建設項目最多、惠及民眾最廣的一年。在過去的一年里,盡管全省經濟發展遇到了重大困難,但我們始終牢記執政為民的宗旨,千方百計解民憂、排民難、幫民富、惠民生。堅持實行“民生財政”,落實“民生預算”,對民生的投入前所未有,僅省本級財政用于民生的專項投入就達130.8億元,增加43.1億元,提高了49.2%。就業方面,城鎮新增就業74.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1.03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7%以內。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18.2萬人,就業率達91.7%。培訓下崗失業人員51萬人,增長52.8%。發放職業培訓補貼2.9億元,增長20.1%。發放小額擔保貸款9.2億元,增長26.8%。社會保障方面,社保覆蓋面持續擴大,全省基本養老、工傷和失業保險參保擴面超額完成計劃,五項社保基金總量達511.7億元,增長18.5%。籌集補貼資金21億元,將47.5萬名“五七工”、“家屬工”納入養老保險統籌范圍,在全國率先解決了特殊歷史時期特定用工群體的“老有所養”問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增加138元,達到1011元,提高了15.8%。新農合參合率提高到95.7%,居全國前列。啟動和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全省有14個縣(市、區)被列為新農保首批試點單位,今年春節前就會有30.45萬名60周歲以上的農村老人領取新農保基礎養老金。籌集資金33.15億元,對中央及中央下放企業和地方關閉破產國有企業74.8萬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給予補助,其中,將56萬未參保退休人員納入醫療保險范圍。全省城鎮居民醫保參保人數達1544.3萬人,參保率達到95.9%,基本實現全覆蓋。城市低保標準每人每月由192元提高到221元,提高了15%。農村低保標準每人每年由900元提高到1200元,提高了33.3%。為貧困群眾發放取暖補助7.67億元。落實省級配套資金0.42億元,提高重點優撫對象撫恤標準。養老服務事業得到較大發展,投入資金1億多元,集中建設中心敬老院35所、鄉鎮敬老院40所和五保村50個,新增床位1萬張。教育方面,投入資金19.6億元,建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643所,60.5萬學生受益。投入資金8.7億元,資助貧困學生73萬人。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資金2.1億元,資助困難寄宿學生31萬人。落實國家出臺的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將縣鎮和農村初中的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到500元,特殊教育的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到1000元。免費向265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特殊教育學生和城市低保家庭義務教育學生提供教科書。省屬高校生均經費總額增加2.4億元,投入高教強省專項資金2億元,生均財政撥款比上年提高1061元。發放助學貸款7.3億元,受益學生8.3萬人。醫療衛生方面,投入資金11.9億元,推進了246個鄉鎮衛生院和29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投入3.05億元,用于83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醫療保險定點率達到80%。投入資金6.26億元,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投入資金1.37億元,新建238個中心鄉鎮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為111個縣(區)、268個中心鄉鎮服務中心配置了醫療設備,為20個縣(區)配置了計劃生育流動服務車,計劃生育基本項目免費服務率達到95%。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內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5%以上和50%以上,大額醫療費醫保制度內報銷比例達75%。新農合住院補償比例,鄉鎮衛生院達到70%左右,縣級醫院達到50%左右。實行基本藥物目錄后,我省基本藥物價格在國家最高限價基礎上又下降了33%。文體建設方面,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廣播電視覆蓋、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五大農村惠民工程進展順利。投入9000多萬元,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277個,農家書屋1970個。投入資金4680萬元,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區)級支中心36個,村級服務點6680個,實現了村級服務點全覆蓋。投入資金5000萬元,新建農村體育健身活動場所788個、城鎮體育健身活動場所646個。成功舉辦了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在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上,獲金牌23.5塊,列全國第七位,創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最好成績。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方面,“三棚一草”改造與建設完成總投資663.5億元,成為我省固定資產投資最多的領域,省級財政投入達到了13.9億元。總開工面積5614萬平方米,總竣工面積4370萬平方米,為城鄉50萬戶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體改善住房條件,改造面積與投資規模創歷史最好水平。其中,棚戶區改造開工面積3233.34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294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96%和173.5%。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竣工面積1878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0%和9.5%。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1.52萬戶邊境縣、貧困縣、少數民族自治縣農危房改造任務。廉租住房開工面積503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97.6萬平方米,為31萬戶困難家庭發放租賃補貼4.3億元,居全國前列。“三供兩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投資147.9億元,開工建設項目280項。其中,投資98.27億元,完成供熱、供水、供氣工程158項;投資49.63億元,完成污水和垃圾處理工程122項。扎實推進“三優”文明城市創建,新增各類公園84個,拆除違章建筑1817處,新增建成區綠地面積5775公頃,新增造林面積22.3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3.6%。扶貧開發穩步推進,投入資金9.6億元,完成了第四批750個貧困村、30萬貧困人口的整村脫貧任務,村均投入資金達到128萬元,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00元。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決預防和治理腐敗行為,堅持從嚴治政、廉潔從政,政風、行風持續好轉。“平安龍江”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和社會治安大防控體系不斷完善,八大類嚴重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8.8%,公眾安全感和平安建設滿意度普遍提高。信訪形勢總體穩定,信訪總量下降6.2%,集體上訪下降11.4%。面上的安全生產工作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和質量監督不斷強化,社區建設水平明顯提高。此外,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審計監察、統計咨詢、雙擁優撫、防災減災、國防建設和邊境安全、哲學社會科學等方面工作也都取得新進步。在省人大三次會議上,我曾代表省政府提出,“即使發展遇到更大困難,即使財政增收遇到更大壓力,但對民生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困難群眾的生活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民生工程的覆蓋面只能擴大不能縮小”。今天,我可以欣慰地向各位代表報告,我們踐行和兌現了這一莊嚴承諾!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全省各地、各條戰線、各個部門經受住了嚴峻考驗,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實踐證明,任何艱難險阻也動搖不了我們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念,任何危機和挑戰也阻擋不了我們奮力追趕的前進步伐!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以及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的戮力同心、通力合作;得益于省委科學研判形勢,準確把握經濟發展的走向和脈絡,及時做出加快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實施“十大工程”的重大發展戰略;得益于我們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凝聚力量,化危為機;得益于廣大干部群眾振奮精神,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在此,我代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黑龍江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直屬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黑龍江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責任編輯:石蘭蘭)

商務進行時